【債券基礎1】債券是什麼 - 債券的基本性質介紹


近年國內發行了很多債券ETF,由於存股風氣及國人對穩定收息的需求,債券也慢慢地進入投資人的關注範圍裡。但相對於股票,債券對一般大眾而言仍然是比較陌生的,這篇文章會先由債券的基本性質出發,幫助大家對債券先建立一些基礎認知。


國內發行的債券ETF數量不少,金融機構與保險業者之類的大額資金法人是海外債券ETF的主要買盤,因此可以注意到這些ETF普遍規模龐大,但受益人數卻很少。 如果比較一下國內ETF規模前三名的0050、0056與00878,它們規模分別是2400、1240億與870億左右,但受益人數則達到62萬、86萬、75萬人之多。       (資料來源: Wangoo 玩股網)


首先要說明的是,本文描述的是市場上最普遍的債券形式(就暫稱為標準債券)。實際上債券還有很多其他的衍生變體,例如可轉債、結構債等等。這類特殊型的債券相形複雜很多,可說是屬於專業人士跟法人機構的領域,對非專業的散戶而言,是可遠觀不可褻玩焉。

一般人如你我,接觸到債券的管道幾乎都是共同基金、ETF,或是銀行理專推薦的單檔債券,這些絕大多數都是屬於標準債券。未來的債券相關文章,也都會聚焦在標準債券的範圍裡

----

債券是一種有價證券,用最簡單明瞭的方式說,就是公開發行可以在市場上自由買賣借據

平常人借錢的方式,是找另一個人、融資機構、或銀行,雙方協商條件後去訂立契約。而發行債券則等同於公開向市場所有人借錢,如果人們覺得他提供的利息收益有吸引力,就願意把錢借給他。

債券的發行方,也就是要借錢的債務人,可以是政府機關、機構法人或是企業,而買進債券的人就是借錢給這些發行方的債權人。

比如說,你買進美國公債,就代表你借錢給美國財政部,美國財政部必須按時付你利息,並在債券到期時償還本金

而債券可以交易,所以就像股票發股利一樣,債券付息還本是隨券不隨人,當時誰持有這張債券,就是誰拿到錢


以下用一個簡化的例子來說明

假設一張債券面額100元,票面利率4%,年期是5年,那持有這張債券就是每年可以領4塊錢利息,而5年後到期當天領回100元本金。如果從頭到尾持有這張債券5年,總共會領到20元利息+100元本金。

面額、票面利率、年期,都是最初債券發行與標售時就已經確定的。

所以這個例子裡的每年4塊錢利息到期償還本金100元都是不會變動


一張面額100元,票面利率4%,年期5年的標準債券,假設從頭到尾持有,則總共會在5年內產生120元的總現金流。


由此可知,持有者買進時債券還剩多少年到期,持有到期能領到多少本息,在交易時就已經知道。只要債務方不出現違約,這筆「未來會進帳的收益」就是確定的,這也就是債券被稱為「固定收益(fixed income)」的原因。

(註: 所謂固定收益證券並不限於債券,而是泛指發行方依約定利率支付利息,投資人持有期間可以取得固定(或經常性)收益的產品,持有這類商品的未來收益是大致可預期的。例如商業本票、可轉讓定存單等也都歸類於固定收益商品。)

 

但是,這張債券在市場上交易的價格,並不必然是面額的100元,實際的市價會有波動。

如果你能在市場上用80元的價格買到這張債券,你還是領一年4塊錢利息 (事實上通常是半年付息一次,也就是每半年付2塊錢),那相對你的成本而言,獲得的利息就變成了5%,而到期還本一樣是付你面額100元,等於到時會多了20元的資本利得。

當然也有相反的狀況,當人們願意付高價去搶購債券時,市場需求強烈也可能推升債券市價到高過面額100元的水準,如果你在這時候買進,那獲得的配息就會低於4%,而且因為買價高於到期償付本金,持有到期的時候會產生資本虧損。


另外,有些債券在發行時會帶有提前贖回條款,在到期日之前就可以依特定條件提前贖回債券。

這跟一般人提前清償欠銀行的房貸或信貸是類似的。如果債券被提前贖回,那原本要領到的後面幾年利息當然就無法實現,但這依然是在交易前就可以知道並評估的事情,並不是無法預期的意外。


以上是關於標準型債券最基本的概念,以及它付息與還本的機制。

債券做為市場上最重要的金融資產類別之一,常常會成為其他種類資產訂價、比價時的參考基準。接下來在下一篇文章,我將會說明債券跟一般人最熟悉的股票,在特性上有什麼差異。




留言

  1. 買債券跟買債券型ETF利弊是否版主可分享看法?

    回覆刪除
    回覆
    1. 債券系列文章正在籌備中喔,需要點時間,未來會解答您的問題

      刪除
  2. 請問版主,我是新手,我有看完您的YT影片。有些問題想跟您請教
    根據您影片內容舉例 票面價值100、一年領一次利息、利息4塊、到期年數5年。

    100-buy
    100(本金)+4(利息)-----1y後領走4塊利息
    >>剩餘價值100+16(剩四次4塊錢利息)

    100(本金)+4(利息)-----2y後領走4塊利息
    >>剩餘價值100+12(剩三次4塊錢利息)

    100(本金)+4(利息)-----3y後領走4塊利息
    >>剩餘價值100+8(剩二次4塊錢利息)

    100(本金)+4(利息)-----4y後領走4塊利息
    >>剩餘價值100+4(剩一次4塊錢利息)
    100(本金)+4(利息)-----5y

    因為最後收益是計算的出來,所以一般債券的買賣在不同剩餘期數時存在天花板的定價,因為超過就是負收益,最多是無限接近100(本金)+4(利息)?

    感謝回覆,我是個理財知識的小白。

    回覆刪除
    回覆
    1. 合理價都算得出來,不過我個人不投資單檔債券,所以不會去算。

      問題是市場情緒跟背景影響,市價總不是合理價(股價也是一樣)。
      在之前QE到極致的時候,全世界有1/3成熟國家公債都跑到負殖利率(意思是持有到期含息總報酬還虧損),主要是在歐洲,因為當時的市場預期是通縮,而不是通膨。

      通縮的意思是物價會越來越低,所以債券每年領定額利息,明年的4塊錢購買力反而比現在的4塊錢強。因此即使微幅負收益也有人肯買。

      用在影片裡100元票息4%的例子,就是假設那張債券還剩3年到期,持有到期總共能拿到的本息和是112元,但市場就是有人會願意用高於112塊的價錢去買那張債券。

      市場的瘋狂,有時候很難想像。

      不過,你說的讓我想起,在影片最後「債券越接近到期日,價格越接近面額」那邊其實有個小錯誤,因為我忘記把最後一期利息4元也算進去,事實上應該是「如果債券明天到期,可以拿回104元,那它今天的價值幾乎就會定在104元,不會有變化」

      謝謝!

      刪除
    2.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12926/6856313
      根據這篇新聞,到2021年底全球還有11兆美元的債券是負殖利率,當然現在是快沒有了...

      刪除

張貼留言

您對這篇文章有任何問題與指教,歡迎留言分享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