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隨筆: 防禦性駕駛 - 最危險的永遠是預料之外

 


今天在送小孩上學返家的路上,前方的機車與從側面小路突然冒出來的另一台機車發生擦撞,所幸雙方看起來都沒有大礙。那是個沒有號誌的小路口,當時路口有一台中型貨車臨停,從我來看前面的騎士視線應該是完全受阻,沒有辦法看到側方小路有車要出來。

我覺得貨車實在不該在路口紅線區臨停,而側方小路出來的機車也衝得太快太前面,但我不是交通警察,也不是當事人,沒有置喙責任歸屬的資格。 這類案例在台灣算是日常,我想很多人應該都看過不少關於「防禦性駕駛」的宣導影片,只是每個影片都是不同案例的解說跟建議,但好像還是講不出防禦性駕駛到底是什麼? 就我的理解,防禦性駕駛就是要你保守以對,防範行車中的未知風險。說到未知風險,除了天災 (如怪風)、意外 (如揚塵或掉落物) 這些不可抗力因素之外,另外就是要提防別人犯錯」。以台灣的交通狀況,後者大概比較重要。


來源: Wiki

你有注意,別人可能疏忽;你很守規矩,別人不一定;你不知道前面的車是不是要轉彎但忘了打方向燈;你不知道旁邊的卡車駕駛是不是在打瞌睡;你不知道路邊的車門會不會突然打開... 你永遠不知道,所以最好假設那些鳥事就是會發生,先閃遠點,保有應變的時間與空間。


回到上面的案例來看,在我前方的騎士就只是靠邊騎,順順地直行,也沒有超速,我看不出他有違規的地方。但是,在視線受阻的情況下,應該要用「路口有狀況(不論是人是貓還是狗)」的態度來處理,而不是沒看到就當那裡沒東西。當時那位騎士的確沒有在路口前減速。

這不是在檢討受害者,而是面對自身的安全問題,有時候多想一步,也許就能多一份平安。責任歸屬、誰對誰錯,是還有命在才會有意義的問題。

這個想法也可以延伸到生活中的其他方面,包含投資。 在產業界的朋友,可能很熟悉在安衛、生產與品管上都會有很嚴謹的風險評估流程,這是安衛法規或ISO國際標準都有要求的事項,例如勞動部的安衛風險管理指引架構就像下圖。

來源: 勞動部

我們可以看到,這些風險評估的循環都是始於「危害辨識」,事實上就是「你看得出來」的風險。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能預見的風險就不容易演變成重大危害,因為可以有所準備,無法避開也能減少傷害。
真正會造成重傷的,都是「意外」,也就是那些沒有預見的風險。


這個世界隨時有意外,也永遠有人在做錯事,尤其某些人犯的錯總是會牽連到其他無數人。金融市場永遠有我們無法預知的變數,但我們也不可能就因噎廢食放棄投資,所以防範未知風險的方式,只能把重點擺回自己身上,運用資產配置,並確保足夠的現金。
持有現金必然拖累績效,也就是所謂的"cash drag"。但是現金就像空氣,99%的時候你不會感覺到它的存在,只有當你需要它時才會體會它有多重要。這之間的取捨跟平衡,從來都是投資理財裡的大哉問。 就我個人而言,因為痛過,所以還是會多攢一點現金在身上。先想辦法活著,才有追逐獲利的時間與空間。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