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讀10本書的串聯閱讀法】




閱讀是為了求知,但我們卻常常忘了即使是求知也需要有效率的方法。

為什麼說是”忘了”,而不是“不懂”? 因為我們其實在求學階段,多半就已經意識到唸書也要講方法跟效率。只是出了社會後,每天處在繁忙的工作壓力中,下了班回到生活裡的我們就不會再繼續壓迫自己,於是閱讀變成了一種休閒,不再記得閱讀也需要效率。

暢銷作家,<內在原力>作者愛瑞克說:「閱讀是靈魂的混血」。大量閱讀是眾多名人、學者推薦,能快速提升自我認知層次的最佳管道。


問題是,「大量」要怎麼做到?


本書作者金炳完堪稱韓國第一閱讀推廣者,創下8年培育出500位作家的成就。他研究了比爾蓋茲、賈伯斯、愛迪生等著名的閱讀天才是如何獲得驚人的閱讀成果後,提出了串聯閱讀法。

串聯閱讀法(或稱平台閱讀法),簡言之就是先擬定某個主題,由主題去找多本合適的相關書籍,再針對每本書中與主題有關的部分進行跨書籍的閱讀、思考、輸出,建立知識平台。

一次讀一本,容易使自己的思緒侷限在那一本書的邏輯與框架裡。而如果是主題式的跨書閱讀,就能一次獲得更廣闊的資訊與觀點輸入。以這樣的方法一次又一次運行之後,我們就會累積很多「集眾家之長」的主題閱讀結果,而這些整合性的結果就會形成新的、屬於我們自己的創見。因此,一本一本看其實不太有效率,光是「大量」也還不夠,而是要發展具有網路效應的知識平台,才是高效閱讀的關鍵。

這其實與在學校寫論文,或是在職場寫專案報告時所做的事情是類似的。一樣是針對特定主題,首先多方查找收集相關文獻,而後將這些文獻經過閱讀、消化,再轉化成自己的論述內容;而很多篇彼此關聯的論文串聯在一起,又成為另一篇更高層次的論文。

所以說,這個方法其實我們不是”不懂”,而是”忘了”。


然而要注意的是,這本書封面的宣傳詞使用了極速、10倍高效這樣的字眼,而內容也一直在強調串聯閱讀法有多好、多快、多突出 (篇幅多到讓我覺得:「這個人怎麼一直講這些五四三...」的程度 😅😅)。廣告詞彙本也無可厚非,但若讀者被引導而過度聚焦在大量、快速,我認為也有失去求知意義的風險。串聯閱讀法並非只求快速而不強調理解 (沒有理解那是在讀什麼?),作者仍然要求掌握所讀書本的核心內容,然後用自己的話寫下來,這顯然是需要理解才能執行的動作


我們都知道「觸類旁通」是很重要的能力,而作者認為串聯閱讀法正是用來建立一套能持續產生觸類旁通效果的閱讀系統或知識平台,讓你能夠持續產生創見,而不再只是靠靈感、靠觸動。

另外,這本書讓我也想起另一本值得推薦、理念類似的書,就是由電腦玩物站長esor所著的<防彈筆記法>。講求跨越破碎的瑣事、以完成任務為導向做出核心筆記的防彈筆記法,與主題導向的串聯閱讀法有異曲同工之妙。一個用來閱讀,一個用來做筆記,正好絕佳搭配。

最後,有一個本書沒特別提及,但<防彈筆記法>裡有強調的部分,就是「主題的選定」不是隨便想想就好。你不可能設定像「科技」、「人生」或「投資」這樣海闊天空、無邊無際的主題去執行串聯閱讀,主題本身必須是有特定目的,以想要解決的問題為導向,才能設定出一個合適的範圍,繼續接下來的閱讀/筆記工作。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