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美國公債(上): 基本介紹、特性與風險

 


美國公債是美國財政部發行,用來支應美國政府營運與施政資金的債券,是所有債券裡面最廣為人知的存在。據統計,不論是既存總量或新發行量,公債都是美國整體債市的最大組成,佔比超過4成。

放在整個全球金融市場來看,美國公債也是最重要的資產類別。因為美國公債殖利率被視為「無風險報酬」,因此這個殖利率也就成為「所有其他資產」的訂價基礎。


美國公債基本介紹

美國公債按照政府發行時的命名,有Treasury Bill、Treasury Note與Treasury Bond三種名稱。

Treasury Bill是指一年以下的短期債券,有:4、8、13、26、52週(1年)等多種到期日,因為到期時間很短,因此不是按照半年付息一次的通則,而是在期初直接折價發行。

意思就是,假設一張26週到期的債券。面額100元,但一開始就以98元賣出,那半年後到期償付100元,就等於98元本金+2元利息。

年期更長的公債,付息就按照半年一次的規律。2、3、5、7、10年這五種年期的公債稱為Treasury Note,而20年、30年期的長債則稱為Treasury Bond。


但是我們平常所聽到的短、中、長期公債,劃分方式跟官方命名的界線有些不同。

比如常見的殖利率倒掛指標,其中一個最廣泛使用的就是十年期公債殖利率減去兩年期公債殖利率,也就是以兩年期表示短債利率,十年期代表長債。

所以一般所謂的短債,通常指兩年(含)及以下的年期;而3、5、7年期被稱為中期公債;10年、20年與30年則稱為長債。

這並沒有什麼明確的論據基礎,就是約定俗成的用法而已。


美國公債的避險性

因為美國在現今世界經濟、軍事與貨幣上的地位,美國公債被公認為最安全的資產,因此成為市場出現風險時的避險標的。

下圖展示了十年期公債,與三種不同等級投等債的殖利率,以及S&P500指數的相對表現。

10年期美國公債與各等級公司債實際殖利率


由圖中可以看到,在2015~16年因中國經濟大幅走弱,全球景氣趨緩,連帶導致油價暴跌與美國頁岩油產業危機,股市也隨之出現中期修正。同期間投資級公司債中A級、BBB級這些佔最大宗的還是避免不了下跌,大概要AA~AAA級以上的才能勉強持平或微漲。

當出現更嚴重的經濟衰退時,像2008與2020年,這種足以引爆流動性危機的市場恐慌環境下,即便是AAA級的公司債也難以倖免,美國公債會是市場資金最終的避風港

而除了美國公債之外,不要忘了美元本身就是避險貨幣,所以在風險時期常常是公債價格與美元匯率雙漲,對於美國以外地區的人,以當地貨幣計算的實質回報就會更高。


風險:美國公債的避險性,也有失靈的時候

需要注意的是,美國公債被稱為無風險資產,這個「無風險」是指「沒有信用風險」,也就是一般認為它不會違約,但是其它如利率風險、匯率風險、市價波動風險都還是存在的。

債券做為固定收益資產,除了違約之外,主要的風險就是通膨與升息。

從通膨的角度來說,由於通膨會侵蝕貨幣購買力,使的債券的固定金額配息,實際購買力會一年不如一年,通膨越高,購買力折損就越快。

而從利率的角度而言,遇到升息,一方面債券原本相對定存的超額利息會縮小,另一方面未來發行的新債會有更高的利率,因此舊債的價格就必須下跌,跌到殖利率上升到市場認為它值得買進為止。

美國公債本質仍是債券,通膨與利率仍是無法避免的風險。


世界上有各式各樣的金融與實體資產,但是錢終歸只有一套,所以會導致股債齊跌,甚至多種資產同時下跌的,通常是貨幣緊縮。

2022年超乎預期,且史上最強力的貨幣緊縮 (最快速度升息+縮表),造就了百年來未見的股債齊跌表現。此外,整個70年代~80年代初期的大通膨時期,股債呈現同漲同跌現象長達十幾年,更是血淋淋的案例。

10年期美國公債殖利率、股市走勢與通膨


貨幣急速緊縮的背景下,所有的債券都會遭受利率衝擊,而殖利率越低存續期就越長,受到的衝擊就越大,而公債正是殖利率最低的券種,因此在這樣的環境下公債也會失去避險性。


以上是美國公債的基本介紹,在下一篇文章裡,我們將會檢視美國公債的避險性,在資產配置上帶來的效果,以及如何選擇標的、何時適合進場佈局。

留言

熱門文章